8月7日上午,广西北海市银滩区某酒店门口,一场惊心动魄的紧急救援正在上演。湖南省直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邓育兵和同为医生的妻子谭巧巧正准备驾车返程时,突然听到急促的呼救声:“有人坠楼了,快来人啊!”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有人受伤需要帮助,根本没时间多想。”邓育兵回忆道。
救助现场。
赶到现场后,邓育兵发现一名约十二三岁的男孩躺在地上,颈部及腰部呈现不自然扭曲,口角流血,情况十分危急。凭借9年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经验,他迅速判断出男孩可能存在脊柱损伤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二次伤害甚至瘫痪。他立即俯身检查:轻拍男孩双肩确认意识,探查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是否有其他部位出血。邓育兵心里清楚,高处坠落的患者一旦伤及脊柱,容易压迫神经休克,颈椎受累脊髓损伤致截瘫,随时可能呼吸心跳停止,情况十分危急。
与此同时,酒店工作人员已拨打了120,但因过于紧张,描述不清伤者情况。邓育兵接过电话,冷静地向急救中心说明:“一名男孩从高处坠落,疑似脊柱损伤,目前意识尚存,但不可随意移动,请尽快派救护车并做好脊柱固定准备。”
男孩的家人赶到后,情绪激动,下意识想要挪动孩子。“别动!我是医生!”邓育兵立即制止,并快速解释,“他现在可能有脊柱损伤,贸然移动会加重伤情,请配合我们!”在他的专业指导下,家属冷静下来,配合维持现场秩序。
救治过程中,男孩因疼痛不断挣扎呻吟。邓育兵一边安抚:“小朋友别怕,我们是医生,你试着慢慢呼吸,放松一点。”为防止口鼻血液堵塞气道引发窒息,邓育兵与妻子谭巧巧默契配合,嘱咐男孩张开嘴,小心为他清理口腔异物,始终保持呼吸道畅通。这场紧张的救治持续了10余分钟,直至当地医院的救护车到达。
邓育兵夫妇与随车医务人员采用多人平移法,小心翼翼地将男孩移至救护床上。
但救援并未结束。救护车抵达后,邓育兵夫妇与随车医务人员紧密协作,为避免二次伤害,他们采用多人平移法,小心翼翼地将男孩移至救护床上。直到救护车闪着警灯驶离,邓育兵才发现自己的手还在微微颤抖 —— 不是因为害怕,而是高度紧绷后的自然松弛。正是这关键的10分钟紧急处置,有效防范了二次损伤,为男孩的后续救治抢出了宝贵时间。
“那一刻真的没有多想,本能地本着救人的使命就冲过去做了。只希望小男孩最终能平安!”邓育兵医生说。
8月19日医师节临近,邓育兵夫妇已结束休假回到工作岗位。这场滨海假日里的紧急救援,对他们而言只是职业生涯中的寻常片段,却让我们真切看到:救死扶伤从不是节日口号,而是深植每个医生骨子里的条件反射,是医者仁心、职业担当与社会责任感的生动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婷 龙腾芳
编辑:史旺
本文为望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