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雷锋家乡追梦人】邓志平:做实事 “三无”湘江村实现华丽转身

来源:红网望城站 编辑:朱小红 2019-07-03 14:02:04
—分享—

高塘岭街道湘江村党总支书记邓志平,担任村干部的这些年,他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劲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劲儿”,勇立潮头奋力闯的“拓荒劲儿”,辛勤工作、默默奉献。



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石西公路建设前后对比图

来到湘江村,记者就被村里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所吸引,村民家中的美丽庭院、颜色分明的分类垃圾桶、春天里成片成片的花海……这些小细节都在告诉我们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很幸福。负责人介绍,湘江村在这两年里成功获评了“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昔日里那个无资源、无资金、无产业的三无村早已不见踪影。湘江村的蝶变少不了这样一个人的默默奉献,他就是湘江村党总支书记邓志平



2011年,邓志平放弃了建筑公司优厚的待遇,毅然投身家乡建设,回村当起了一名村干部,他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在2017年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支部书记。为尽快转变村级人居环境面貌,邓志平将平日所学所思运用于村情实际中,将河长制、小微水体治理、望城区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构建起三级管护二级维护和一级监督的格局。2018年村内218户农户实施“分类分水处理”,按照散户、多户、公共场所进行分类,划分黑水、灰水、污水三类水体,通过化粪池、隔油池、生态池净化处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泥泞小路、水塘、臭气熏天的沟渠、随意堆放的垃圾都不见了,湘江村被改造成了一个生态、环保、美丽的乡村。



▲公共环境整治前后对比图

勇于开拓谋划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就是硬道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是让邓志平深知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才算真正做好了村级建设、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

湘江村是典型的湖区农业村,在发展经济中农业的发展应放在重要位置,因此邓志平带领支村两委成立起土地专业合作社,2018年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700余亩,流转租金由不足400元每亩增长至700元每亩。土地的高效、规模流转,也助推了村内现代农业的发展,湖南宝丰农业、长沙龙虎生态农业等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在湘江村落户,村内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也逐步形成了特色农产品品牌,集体经济收入由曾经的不足3万元增长至20余万元。



为了在村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邓志平还提出村企共建,通过支部共建、党员结对的形式,以苦竹、马家片区为发展中心,以湘江村宝丰湿地公园和宝丰农场为资源依托,带动片区内及周边农户发展了一批“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的农家乐,建设了一批有一定品质、情怀和不失农家风味的民宿,打造了一系列乡村旅游主题,最大限度整合村内的现代农业、农耕文化、特色民宿、生产、生活、生态等全域资源,提升休闲观光农业活力,村民人均收入也增长了3000余元。

不忘初心一心为民造福一方

邓志平始终不渝的坚持“为政府分忧、为村民服务”的思想,千方百计为民谋利益、办实事。



2017年6月湘江汛情一再告急。雨情就是命令,汛情不容怠慢,他冲锋在前、勇挑大梁,冒着大雨组织巡堤,针对各组受灾情况,安排部署村民积极开展自救。面对险情,他与抢险队员一起装砂石、扛沙袋、筑子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12天的防汛攻坚战里,始终坚守岗位,超负荷地“运转”,高效率地工作,顺利完成了保卫大堤、保卫家园的任务。

为凝聚人心,移风易俗,他弘扬敬老孝老文化,利用废弃学校旧楼改造湘江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村内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娱乐休闲活动、基础医疗服务等,让村内老人有所养,有其乐。而为了丰富广大村民的业余生活,村里建起了休闲健身长廊、文化广场、图书室、活动室等场所,散步、健身、阅读……村民们都说在农村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农户的美丽庭院

来源:红网望城站

编辑:朱小红

本文链接:https://www.wcxww.com/content/2019/04/10/53117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望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