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融媒9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左佳欣)80年前的今天,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正义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一承载历史重量的日子里,我们回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岁月,铭记那些为民族存亡献出生命的英烈。其中,一位来自长沙望城的青年——陈锡纯,用22岁的生命书写了“誓与山河共存亡”的壮烈篇章。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无数青年毅然奔赴战场,陈锡纯便是其中之一。在给家人的信中,他写道:“东瀛小丑,必欲亡我中华,吾辈热血青年,怎堪忍此奇耻大辱……一旦需要时,即使付出生命亦在所不惜!”这封家书,成为他以身许国的铮铮誓言。
1915年,陈锡纯生于望城一个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广益中学,后投身空军。1937年,他成为第九中队少尉飞行员,驻安徽广德机场待命。淞沪会战中,他奉命驾驶904号轰炸机袭击日军在上海白龙港的第三舰队。
在战机接近日舰时,机身突发故障,尾部浓烟弥漫。千钧一发之际,陈锡纯与分队长沈崇诲毅然放弃跳伞,驾机直冲日舰“出云号”,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场悲壮的牺牲,被后人誉为“钢人铁马”“中国之鹰”的壮举。
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陈锡纯为革命烈士;2015年,民政部将其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在南京紫金山航空烈士陵园,他的墓碑静静矗立,与众多抗日英烈一同长眠。
当年他牺牲的噩耗传回家乡,千余副挽联挂满屋宇,其中一副写道:“秋水满江头,数载垂情,日暮乡关何处是?忠魂栖海畔,一言难叙,古来征战几人回!”如今,望城百姓仍传颂着他的故事,纪念馆里他的英勇事迹仍教育着后人。
80年过去,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英烈的精神仍如星辰闪耀。陈锡纯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民族脊梁”的含义,他的牺牲与无数抗战英烈一起,铸就了今日和平的基石。
来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左佳欣
编辑:周汨
本文为望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