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融媒8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左佳欣 通讯员 张露)八月盛夏,热浪扑面而来。在乔口镇田心坪村的主干道、田间小道与临水路段上,一抹抹醒目的“党建红”却格外耀眼——田心坪村各党支部党员志愿者以“善治田心”党建品牌为指引,主动投身道路扫障除杂专项行动,用汗水为村民打通“安全出行路”,让鲜红的党旗在民生服务一线熠熠生辉。
听民意、摸实情:精准锁定“出行隐患点”
“村西头那条岔路,杂草都淹没路沿了!我家老伴上周骑三轮车去菜地,视线被挡,差点和摩托车撞上!”在田心坪村八月初的“屋场夜话”现场,村民刘嗲嗲的话刚落,不少村民纷纷点头附和。入夏后雨水多,杂草长势更猛,道路视线遮挡引发的安全隐患,成了村民心中亟待解决的“揪心事”。
群众有诉求,党组织必有回应。村党总支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党总支书记牵头,将支委成员、党员代表划分为4个摸排小组,用3天时间走遍全村18个村民小组。队员们顶着烈日徒步排查,记录分叉口的灌木遮挡、弯道盲区的疯长杂草、临水路段的枯枝堆积等情况;同时通过“村民微信群”收集在外务工村民的远程反馈,确保隐患排查“不漏一处、不落一点”。最终,结合20余条有效线索,精准锁定12处重点整治区域,涵盖村民赶集必经的主干道分叉口、学生上下学穿行的田间小道盲区、团头湖旁的临水临崖路段等关键点位,为后续整治工作绘制了清晰的“作战图”。
定机制、聚合力:党员攻坚“啃下硬骨头”
“整治不能搞‘一阵风’,必须靠机制把责任扛实!”为确保扫障行动落地见效,村党总支创新推出“三定一包”工作机制:定支部责任区,将12处隐患点逐一划分给6个党支部,由支部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签订《整治责任状》;定党员任务岗,根据党员年龄、体力、技能差异,精准分配割草、清运、设置警示标识等任务,让老党员当“向导”、年轻党员挑“重担”;定整改时间表,明确3天内完成所有隐患点整治,每日傍晚召开碰头会复盘进度;包长效管护,整治完成后由对应党支部负责每月巡查,防止杂草“反弹”。
机制一落地,50余名党员迅速集结,72岁的退休老党员刘海龙,刚做完膝盖手术不久,不顾医生“少劳累”的叮嘱,执意带着镰刀报名;在外务工回乡的流动党员陈辉,听说村里八月要搞扫障,推掉临时工作,连夜赶回村里加入队伍;女党员们主动组成“清废小组”,负责捡拾草丛里的塑料袋、饮料瓶,避免垃圾随雨水流入河道……几个小时的奋战,让原本杂乱的隐患路段变得干净整洁,连路过的渔船都鸣笛“点赞”。
暖民心、促共治:党群同心“擦亮善治牌”
周边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村民周师傅拿来自家的镰刀帮忙割草,李大婶提着水桶给党员们送水,就连放暑假的孩子们也主动捡起路边的垃圾——原本的“党员行动”,变成了“党群同心”的热闹场景。
此次专项行动是田心坪村“善治田心”党建品牌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村里依托该品牌开展“党员联户解难题”“人居环境整治先锋行”“春耕助农抢收”等活动,党员定期上门帮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每周清理村内沟渠,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00余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0余个。
下一步,乔口镇田心坪村将把道路扫障除杂纳入“民生实事清单”,建立“党员巡查+群众监督”长效机制,每月开展专项巡查、每季度组织“回头看”;同时进一步整合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等力量,针对八月汛期后可能出现的道路隐患,提前制定排查预案,推出更多贴近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让党建引领成为乡村善治的“红色引擎”,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来源:望城融媒
作者:左佳欣
编辑:周佳慧
本文为望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