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城法院:法润“石榴红” 为远方朋友撑起“暖心伞”

来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斌 编辑:周汨 2025-07-23 19:13:12
—分享—

望城融媒7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斌 通讯员 崔咏 陈洁 )七月的长沙,暑气渐浓。望城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内,新疆维吾尔族务工人员艾力・买买提(化名)紧握着立案庭庭长胡慧和特邀调解员谢迎辉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满是感激地说道:“感谢法院的帮助,让我在千里之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起历时近一年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在法院多部门协同和特邀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矛盾初现,柔性化解“心墙”

2024年8月,一起看似普通的租赁合同纠纷在望城区法院掀起“波澜”。艾力・买买提因不满判决结果情绪激动,“我实实在在遭受了损失,这样的判决我不服!”矛盾一触即发,区法院迅速启动多元解纷机制,邀请区民族团进步促进会会长、区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谢迎辉参与调解。可语言差异却像一道无形的墙,横亘在双方之间。

一杯清茶,数小时倾听,终于厘清了症结:艾力・买买提认为判决仅解决了他与向某的租赁合同纠纷,而周某擅自强行进入承租商铺,拆除了他在租赁期搭建的阁楼,这部分损失未得到妥善解决。见其情绪仍难平复,立案庭法官和法警也围了过来,耐心释法,指明维权途径。经过多次劝导,艾力・买买提的态度逐渐软化:“我先回去考虑是否上诉。”

联动破局,“娘家人”架起连心桥

纠纷并未就此止步。谢迎辉深知,“解心结”远比“解法结”更为重要,根据艾力・买买提的生活习惯,她往往在夜晚通过电话、微信与他“话家常”。一句句暖心的开解,化解了这位维吾尔族兄弟“受欺”的委屈,一次次耐心的劝解,将其带回依法维权的轨道。最终,艾力・买买提决定放弃上诉,同意就周某侵权纠纷另案处理。

然而,在协调艾力・买买提与周某的侵权纠纷时,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如何跨越地域文化差异,实现有效沟通?谢迎辉想到了一招——邀请新疆驻湘工作组参与,请来“娘家人”帮忙。

在法院组织的首次调解中,多方力量齐聚一堂,不同语言交织却心意相通。经过反复的磋商与协调,双方虽未达成调解,却拉近了心的距离,明确了争议的核心症结,也让艾力・买买提真切感受到了各方解决问题的诚意。

多措并举,司法温度焐化 “坚冰”

为了实质性解决争议,法院邀请值班律师帮助艾力・买买提填写起诉状、梳理相关证据。案件立案后,承办法官陈潇第一时间开展审理工作,依法判决周某向艾力・买买提赔偿9000余元。二审判决维持后,立案庭法官与特邀调解员谢迎辉一同指导他申请强制执行。2025年6月,法院成功扣划周某的执行款,这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终于尘埃落定,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结案并非终点。得知艾力・买买提家庭经济困难后,特邀调解员谢迎辉主动登门慰问,为孩子送去助学金与学习用品;法院依法发放一万元司法救助金,缓解其父亲医疗负担。这份关怀,让艾力・买买提真切感受到了“雷锋家乡”的司法温度,他感慨道,“法律不仅有尺度,更有温度。”

下一步,望城区法院将继续深化部门协作联动,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让司法为民的成色更足,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更红。

来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斌

编辑:周汨

本文链接:https://www.wcxww.com/content/646941/67/151503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望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