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融媒9月14日讯(记者 左佳欣 黄世雄 刘鹏)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高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近年来,金龙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与院士专家合作,形成“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良性循环,多项国家专利实现成果转化,不少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上半年电线电缆产值同比增长104%,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引擎”。
过去,冶金企业常年使用的捣炉车卷筒电缆都为普通的电线电缆,使用寿命短,导体容易断芯,十分影响企业生产。如今,在金龙电缆的技术攻坚下,创新采用导体7子单元防弹丝加强构件等方式,从电缆的导体、绝缘、护套三个层次,为电缆穿上多重“定制防弹衣”,使得电缆的整个的抗压强度提升原有结构的4倍以上,电缆的使用寿命从最短的15天提升为150天以上,解决冶金行业电缆断芯的“卡脖子”问题。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相关电缆产品实现了批量生产。金龙电缆技术总监朱红梅说:“捣炉车卷筒电缆整个行业的市场非常巨大,不仅是捣炉车企业在用,冶金行业的各个企业都需要用。”朱红梅告诉我们,该项产品从最初技术研发到产品生产配送完成,不到2个月时间。她说,技术研发周期短,产品使用效果显著,这都得益于企业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多个研发平台,为技术研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在院士专家站的黄崇祺院士的指导下,首先是指定了几个方向供我们实践,避免我们走弯路。其次是检测中心对我们几个方案的验证,提供了一个快速的出检验结果。第三是在我们研发过程中的材料研发,研发材料部门专门负责材料的研发,给我们这个项目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朱红梅介绍。
金龙电缆是湖南省最早一批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企业,于2012年成立的金龙电缆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受聘为首席院士。随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科研基地建立,国家电线电缆安全示范性实验室等国家、省、市三级科研平台相继获批成立,开展了基于再生铜与特种电线电缆领域多方位、深层次、跨领域的科研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增添源源不断的活力。
金龙集团副总裁周红旗说:“金龙电缆去年大概总的研发投入在2000多万,今年研发投入预算是3000多万。在创新的工作投入加大,实际成效也是凸显,在成本方面今年技术团队在新材料的应用、新工艺方面的创新,使得工艺的革新降低了成本,实际效果达到了300多万。”
在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进程中,金龙电缆技术研发结得“硕果”。近期研发成功的海上超大型风力高端装备特种电缆,所攻克的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让海上风电所用的电缆可降低成本30%,有效推进海上风电的“降本增效”。金龙集团副总裁周红旗告诉我们:比如海上风电电缆这块需求是井喷式的增长,预计在今年下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每年给企业增加几亿乃至上十亿的销售额。
近年来,金龙电缆在院士专家及多个研发平台的助力下,一批高素质研发人才引进,一系列线缆领域“卡脖子”难题攻克,30余项国家专利实现成果转化,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领跑者”及行业标准。凭借在线缆行业的综合实力和优异的自主创新能力,去年企业还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现在长沙正在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对金龙集团来讲是一个特大好消息,我们会乘着这股东风,主动对接融入拥抱大好机会,我们会在电线电缆的制造研发、高端高导电的铜制品的研发以及智能电网的维运技术方面,多个领域寻求合作,共同构建高端的研发平台,利用利好的政策要引进高端人才,着力研发自主,为我们上市打造一个技术创新的高地。”周红旗说。
来源:望城融媒
作者:左佳欣 黄世雄 刘鹏
编辑:陈清平
本文为望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