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与祖国共成长】张厚明:这些年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来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朱小红 编辑:朱小红 2019-09-25 20:47:26
—分享—

????_20190925122455.jpg

张厚明准备做饭。

????_20190925122501.jpg

张厚明和妻子张桂香。

人物名片:张厚明,1949年出生于原望城县高塘岭镇青太冲村(现望城区乌山街道高冲村),是一名与土地打了六十多年交道的农民。

望城融媒9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小红)张厚明八岁就开始学习种田,虽然家里只有他和弟弟两个孩子,但在那个集体经济时代,张厚明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就随长辈出集体工,开始自己挣工分。他回忆,每天黎明,就随父母去到各个田间地块,犁耙耕耖、施肥打药、收割插种,从每一项农活学起。一天劳动下来,时常累到精疲力竭。然而,他却享受着这份劳累与收获。

1977年,张厚明经人介绍,同小自己七岁的张桂香结婚。婚后的张厚明与父母分家,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庭。“当时除了一张床和一个柜子,家里什么都没有。”张桂香老人说,当时住的是土屋,遇到雨天,时常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只能用脸盆接着。直到五年后,这样的日子才开始缓解。

1982年,全国施行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张厚明家分到了八亩多地。“以前劳作一天只能耕两亩田,现在使用机械,半天就可以耕完所有的田。”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前的“牛耕田”也已变为现在的“机耕田”。劳作方式的变化,不但减轻了耕作者的劳动量,还提高了产量。“以前一亩田只有三四百斤的产量,现在可达一千多斤。”张厚明说。

劳动力有了富余,打工的打工,经商的经商。种田之余,张厚明也学习了基建技能,长沙市第一医院、望城人民医院、望城一中、向阳中学等等,周边大大小小的医院、学校、工厂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张厚明从土房搬进砖房,家里拉上了电灯,用上了电话,还添置了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出门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换成摩托车,再到小汽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虽然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张厚明却闲不下来,田地里种满了油茶、花木、蔬菜。“不能让这些土地荒废了。”在他眼里,这些土地就是吃饭的碗,不能丢。“以前种田需要上缴公粮,现在种田国家还会给补贴。”张厚明表示,虽然家里的土地因项目建设被征收了一部分,但只要有剩的,就会一直种下去。

国家越来越富强,百姓日子也越来越好。在那个文化活动稀有和交通不便的年代,有一次,为了看一场露天电影,张厚明走了近10公里。而现在,村村通了公路,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机。每天闲暇时间,张厚明最喜欢关注国家大事,新闻联播是他每晚的必看节目。每逢节假日,一家人还会出去游玩,“我去过北京、湖北、江西、广西......”回忆自己去过的地方,张厚明口若悬河。

谈起七十年来望城的变化,张厚明表示,现在房子多了,车子多了,路也宽了,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老年人有养老保险,还有医疗保障,越来越幸福了。“很庆幸自己看着国家一步步强大,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张厚明说道。


来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朱小红

编辑:朱小红

本文链接:https://www.wcxww.com/content/2019/09/25/60688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望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