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融媒8月14日讯(通讯员 徐玲玲 聂洪)“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近日,熟悉的节气歌谣,在望城区茶亭镇梅花岭社区活动室响起,拉开了“智创未来:AI编程进社区”暑期科普活动的序幕。
今年7至8月,望城区科学技术协会“蓝之翼”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全区15个村(社区),以“二十四节气数字解码”为核心主题,为近千名青少年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科技文化交融体验,这也是该区深化“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试点项目的创新实践。
沉浸体验:编程让节气知识“动”起来
在星悦湖社区等站点,志愿者们化身“科技向导”,借助Scratch等图形化编程工具,深入浅出地讲解角色控制、事件触发、条件判断等基础知识,让抽象的编程思维在“让节气动起来”的目标驱动下变得直观有趣。
孩子们变身为小小数字世界的“创造者”,主动在知识点海洋中遨游,汲取奋进的力量。
创意迸发:数字画笔描绘传统魅力
走进各村(社区),创意编程实践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学习成果。
化抽象为具象。天鹅塘社区的小学员们参照示例,成功创作出“立春太阳转动”“谷雨播种施肥”“夏至立竿无影”等生动展现节气特征的动画,将自然规律可视化。
绘就动态画卷。桃花井社区的孩子们发挥创意,设计大雁南飞、花朵绽放、河鱼嬉戏等元素的移动效果,一步步构建出“春雨润万物”的完整动态画卷。
融入习俗添活力。白芙塘社区的小朋友们别出心裁,将放纸鸢、踏青等传统习俗融入编程动画,让节气文化更加鲜活多彩。更有少数孩子挑战了多角色交互、场景切换等复杂动画,赢得阵阵惊叹。
每一幅作品的诞生,不仅意味着孩子们掌握了一项面向未来的基础技能,更凝结着他们对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理解和创意表达。
“乘着‘蓝之翼’,走进‘二十四节气’。”孩子们在亲手“解码”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奇妙魅力。
创新实践:探索科普惠民新模式
本轮“AI编程进社区”活动,是望城区科协探索“惠民兴县”试点项目、创新科技志愿服务模式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在形式创新上,区科协打造了沉浸式学习场景,开发趣味性强、体验感足的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内容创新上,区科协持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草船借箭、魔童哪吒、二十四节气)与AI编程教学深度融合,在引导孩子们掌握编程技术的同时,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实现了“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智创未来:点燃梦想,持续启航
作为“惠民兴县”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创未来:AI编程进社区”活动与“好奇之旅”进社区、航模科普、科普+托管等活动同步开展,共同构成了望城区丰富多元的暑期科普服务体系,也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下一步,望城区科协将继续深化“惠民兴县”试点工作,积极链接更多优质科普资源,策划推出更丰富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更多青少年心中,持续点燃少年科技梦,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来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徐玲玲 聂洪
编辑:朱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