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瞭望丨湖南:“破”“立”之间闯新路

来源:瞭望 编辑:史旺 2024-03-02 17:36:45
—分享—

◇2023年,在湖南市(州)绩效考核指标中,高质量发展指标权重由45%提升到73.5%

◇这座湘中老工业城市里,每个人都怀着“等不及”的心情,“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原来有的地方等到三、四季度才冲刺,现在破除了“下半年依赖症”,全省上下形成了“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的发展氛围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俊 谭剑 袁汝婷

曾一度停工的湖南湘潭市杨梅洲大桥正在建设中(2024 年 2 月 17 日摄)湘潭市广播电视台供图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龙年首个工作日,中部经济大省湖南召开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提出集中精力抓招商、拼经济、促发展,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2023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首破5万亿元,实现里程碑式的跨越。同时,由于省里主动开展统计“挤水分”等因素影响,全年经济增速4.6%,罕见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六省中,湖南地区生产总值与湖北量差拉大,较安徽优势缩小。“‘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一名干部这样形容。

经济数与势,怎么看?高质量发展,怎么干?

一个多月前,湖南省两会提出,一手抓解放思想、一手抓贯彻落实,凝心聚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描绘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

新春伊始,行走在三湘大地,一种“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扑面而来。

先立后破:政绩观是总开关

当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发展应当有全新的认识。

湘江沿岸的湖南湘潭市,曾被称为地方债“四大天王”之一,近年有一批干部因违规举债等问题落马。由于债务包袱沉重,湘潭的发展一度举步维艰。

彼时,举债铺摊子、跟风上项目、赔本赚吆喝等粗放、功利、短视的经济“增长”路径仍有市场。另一方面,个别地方惑于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的陈旧观念,仍有在数据上“想办法”“造政绩”的冲动。

“身子进入新时代了,观念还留在原地打转。”一位受访干部这样回忆。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2023年春,湖南近300名“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参加了一个读书班。开班式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要把握好“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发展和安全”“当前与长远”等九对关系。在当地许多干部眼中,对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再认识、再深化由此开始。

湖南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严禁统计造假、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一年,湖南提出坚决防止“数字游戏”,以空前力度整治统计造假,推进专项治理;严查违规举债,超额完成化债任务;鲜明提出“新官理旧账”,严防风险问题“击鼓传花”;认真开展PPP项目、“半拉子”工程等清查整治;坚持在发展中“踩油门”,在安全上“踩刹车”⋯⋯

“湖南保持定力谋长远,既树立了务实导向,也为干部放下了思想包袱。”经济学家、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刘茂松说。

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院长(副主任)汤建军看来,理解湖南实践的一个重要视角在于:“高质量发展是‘破’与‘立’的有机统一。”

立,是树立对增长“质与量”、发展“进与稳”辩证关系的新认知;破,是根本扭转“数据崇拜”“好大喜功”,彻底跳出惯性冲动、路径依赖。

立与破之间,效果显现:2023年,湖南全年地方税收增长10.2%、非税收入占比降低1.1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十,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首破50%⋯⋯湖南省统计局副局长李跃辉观察到,质量指标表现要好于规模指标,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在增加。

两个月前,湘潭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称,“化债工作正在迎来拐点”。

湘潭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科说,一座曾为债务“四处灭火”的城市,为发展“腾出了手”。

记者从湖南省委组织部了解到,2023年,在湖南市(州)绩效考核指标中,高质量发展指标权重由45%提升到73.5%。不少干部切身感受到,一个个项目决策、一项项考核评价中,新发展理念“指挥棒”立起了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政绩观,是发展的‘总开关’。”全国人大代表、娄底市市长曾超群对此感触尤深,“哪怕数据有波动,我们把桩子扎稳、步子走实,发展的底气就更足了。”

什么样的发展是好的?在56岁的湘潭市民冯铁龄眼里,答案是两座桥。去年,因负债而烂尾多年的杨梅洲大桥、下摄司大桥重新动工了,过江拥堵将成历史,“这就是发展带给我的幸福感。”

谋定即为:打好发展主动仗

近年来,湖南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但仍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

“新不足以补旧,小不足以补大。”湖南省政府研究室干部吴水平认为,从现阶段看,湖南新兴产业的发展难以补齐传统产业增速回落的缺口,其他市州经济增长难以填补省会长沙增长放缓的量差。

面临严峻复杂的环境形势,一个经济体量长期居全国前十的中部省份,理应积极作为。

2023年3月,湖南省委提出,要以湖南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何以“确定”?唯有主动。

近年来,湖南接续奋斗,把“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2023年,湖南明确要从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推出科技创新攻坚、产业集群提质等八大行动予以支撑。

谋定即动,产业体系建设加速发力:石化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工程机械产品全年出口增长43.7%;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0%、9.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多年来,湖南一直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头”与“尾”发展差距较大。

去年,湖南省委对14个市州开展多轮密集调研,为市州发展定位“把脉问诊”;并到醴陵、桃江、古丈、江华等特点截然不同的县市,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开展调研。

找病因、开药方。湖南抓住“长株潭一体化建设”这个牛鼻子,推动“一核”“两副”“三带”“四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打造多个增长极;提出各县市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

“我们是全省人口最少的县,将积极探索人口小县机构编制改革,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古丈县委书记滕朝辉说。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湖南外贸依存度过去长期在6%〜7%,短板明显,也蕴藏打造新增长点的机遇。不靠海、不沿边的湖南,如何在国际国内分工体系中找准坐标?

向东,从城陵矶港通江达海,连接长三角;

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组建全国第一条以对接非洲为特色的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

向西,布局怀化国际陆港,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向北,中欧班列(长沙)跑出内陆开放加速度⋯⋯

在国家政策有力支持下,湖南谋划对非经贸合作,对非贸易额近年来稳居中部第一,成为许多非洲客商的首选。

“湖南布局高质量发展,考量了现有基础和优势,也瞄准了发展趋势与潜力。”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李琳说,“只有主动的湖南,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

积变成势:看准了就抓紧干

首次在京设立省级招商引资专班;成立湖南省人才集团招才引智;“湘商回归”“校友回湘”形成热潮⋯⋯一系列新动作让人们感觉到,变化正在发生。

“抓招商、拼经济,我们的‘打法’不同了。”这是湖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尹荻菲最直观的感受:从体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到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从“单打独斗”到各部门同频共振。

不仅要“招得来”,还得“培育好”。今年,湖南升级“链长制”,设立11个产业链专班,由省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机制。

湖南省工信厅副厅长毛六平说,湖南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梳理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将解决产业链问题落在实处,力求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造一批新增长点。

正月初十,娄底市9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曾超群说,这座湘中老工业城市里,每个人都怀着“等不及”的心情,“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在“全国百强县”浏阳市,浏阳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局长王大辉的办公室放着装有换洗衣物的行李箱,随时可以出差。他的行程表里,3月份到深圳、上海、重庆等地招商的计划排得满满当当,“大家都很拼,不是在项目现场,就是在招商引资路上。”

有了新招实招,多了闯劲干劲,湖南经济其势已成。

企业开工红。春节期间,湖南共有3418家规工企业加班生产,较去年春节增加38.9%;全省正月初一至初七的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8%,制造业用电量增长8.2%。

项目建设忙。迄今为止湖南单体投资最大的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衡阳绿色盐碱产业基地等“十大产业项目”开工复工,一批重点项目年内投产,进一步补齐产业版图。

文旅消费旺。春节假期,湖南接待游客3686.17万人次,增长31.5%,张家界空港口岸春节出入境流量创新高;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零售总额较2019年同期上涨17.09%。

发展信心足。湖南省工信厅对2064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2月产值增长或持平的企业数量较去年12月提高8.7%,市场预期向好。

在湖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刘召兴看来,原来有的地方等到三、四季度才冲刺,现在破除了“下半年依赖症”,全省上下形成了“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的发展氛围。

春节后,湖南遭遇近50年历史同期最强寒潮,上下齐心经受“冰雪大考”。

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永远存在。想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是湖南确定的答案。

(参与采写:周楠白田田)

(《瞭望》2024年第10期 )

来源:瞭望

编辑:史旺

阅读下一篇

返回望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