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厉害!望城这项工作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案例!为家乡打CALL~

来源:望城融媒 作者:高亮 编辑:朱小红 2021-01-11 20:08:46
—分享—

今天

省委改革办正式对外公布

“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

入选案例名单

“带地入建”跨村配置宅基地资源——

望城区探索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改革案例

成!功!入!选!

图片

小编了解到,此次案例评选活动主要面向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学校、医院、企业、“两新”组织等各类基层单位,征集在工作实践中自主开展的切口较小、行之有效的“微改革”“土改革”,案例覆盖经济、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民主法制、文化、司法、社会、党建、纪检等九大改革领域。通过基层申报、推荐单位自评、省委改革办内评、专家分组联审、办务会研究并报省领导同意,历时4个月,最终评选出“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

那么

望城这一改革究竟有何特色?

亮点在哪里?

赶紧随小编来看看吧!

图片

在茶亭镇苏蓼垸,长期以来,由于宅基地和耕地资源配置不均,存在农房散乱、耕地细碎化乱象,又因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配套投入分散,往往“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图片

图片


▲苏蓼垸当地民居(60、70及90年代建造)

“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必须首先化解‘房’与‘地’的矛盾。”2016年,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管委会在苏蓼垸推行“带地入建”模式时,首先对3个村集体土地确实权、颁铁证,解决了原有的土地制度将宅基地资源固化在村组内部流动、使得垸区耕地占用与宅基地紧缺矛盾越发突出、农村建房用地难、公共服务配套难、政府财政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图片

而所谓的“带地入建”模式,就是针对有新开户建房、迁址建房需求、农村危房改造或改建户等村民进行资格审核,保障其在本村组的宅基地资格权。审核通过的村民可申请成为“带地入建”户,按自愿有偿、权益互换原则,通过原所在村土地合作社,将自家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收益,付给新房拟建所在村土地合作社,从而在该村集中居住点获得宅基地使用权。目前,通过“带地入建”模式,在静慎家园已实现跨村跨组建房的农户有30多户。

值得关注的是,集中居住点的村民建房,实行的是“统规自建”或“统规代建”模式。通过依山就势,按照“生态化、庭院式、农家型”,采取“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脉络式布局,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建筑1-3层,人均占地控制在30平方米,每户配备30平方米生产用房和适度庭院面积,以高效集中利用土地资源。

图片

左昆曾担任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管委会(筹)改革部部长,是“带地入建”模式的实际推动者之一。他介绍,为了让集中居住点的村民享受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静慎家园打造了“1+18”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体系,“1”是指集中居住区,“18”是指配套的水、电、气、路、讯、污、医、教、文、娱等18项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完善的配套、优美的环境引导农民入驻,彻底改变农村土地资源粗放使用和分散居住格局,全面提升现代乡村品质。

“对比传统农村分散居住,集中居住区户均占地从2.37亩下降至0.77亩,户均道路占地从0.75亩下降至0.18亩。”左昆表示,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的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新建的房子不仅可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还能够提供城市生活品质。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和城里一样的公共服务。

图片


▲“带地入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静慎家园)规划图

望城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望城推行的“带地入建”模式,不仅解决了跨村建房问题,而且充分考虑了适度规模农业等新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两权“置换”,“换”出了新路子。

图片

目前,通过明确试点区域功能定位,望城充分发挥苏蓼垸耕地资源优势,复垦宅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18000余亩承包地由138个主体流转经营,形成了以小龙虾、鲌鱼为特色的健康水产产业集聚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丘陵区生态宜居优势,集中居住节约土地,集中配套基础设施,共享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公共服务配套点多面广、政府财政负担“重”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望城融媒

作者:高亮

编辑:朱小红

本文链接:https://www.wcxww.com/content/2021/01/11/88285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望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