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为了新中国,前进:“独臂将军”刘畴西

来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佳慧 姚龙 编辑:曾文英 2019-10-01 10:18:40
—分享—

望城融媒9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周佳慧 姚龙)在早期革命家方志敏的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多次记述了他的战友田寿的事迹,而这位田寿就是出身在我们靖港,为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共早期军事领导人之一——刘畴西。本期《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为了新中国 前进》,我们就带大家了解这位赫赫有名的“独臂将军”。

微信图片_20190928182116.jpg

刘畴西,又名刘梓荣,别名刘武成,1897年生于望城靖港。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之一,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在第一次东征光荣负伤,刘畴西失去左臂,后来,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功,被誉为“独臂将军”。

刘建国是刘畴西侄孙,从小就听着祖辈讲着有关爷爷的故事。眼前这块地方就是刘畴西的出生之地。说到动情处,这位铮铮汉子忍不住留下了眼泪。“这是我老家后面的一条河,一直流至玉泉山,我们当时是个大家庭,8兄弟喂猪种田供刘畴西读书,他跟郭亮一起在长郡读书。刘畴西的侄孙刘建国说。

微信图片_20190928181933.jpg


家乡的河水静静地流淌,陪伴着刘畴西度过了少年时期。1918年,刘畴西告别家乡靖港,来到长沙长郡中学读书。在那里,年轻的刘畴西就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作为国货维持调查员,主持了爱国学生焚烧日货的活动。正着手写《独臂将军——刘畴西》剧本的陈义平说,刘畴西的家国情怀是令人感动的。“他的家国情怀表现在他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时候,他还没有接触过进步思想,仅仅只是看到日货在充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就反抗。原长沙市剧本创作中心主任陈义平说。

1920年秋,刘畴西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党组织推荐,刘畴西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关于刘畴西这个名字还有着一个故事。“他不仅仅叫过刘畴西,还叫过刘武成。因为他看到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了,他就决定要弃文从武,他就改名文武的武,大成的成,就是他想用自己的武力成为一个保护国家的有用的人。后来他到黄埔军校的时候,西方世界瓜分中国,他又改成了刘仇西。仇恨的“仇”,那是到了黄埔军校以后改的。陈义平告诉记者。

毕业后,刘畴西留校任第一教导团三连党代表。1925年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战斗。2月在淡水城攻坚战中,作为敢死队员,刘畴西第一个爬上城头,身负重伤。1925年3月,棉湖战斗打响,刘畴西在战斗中中弹,失去左臂。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刘畴西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先后在二十四师任营长、团参谋长。后由中共中央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八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作战。在每次战斗中,他都身先士卒,英勇善战,被苏区人民誉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

1935年1月底,红十军团在怀玉山地区被20倍敌人包围,刘畴西、方志敏身负重伤后被俘。1935年8月6日凌晨,刘畴西和方志敏在南昌市百花洲下沙窝刑场英勇就义。为了革命事业,刘畴西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英雄事迹也激励着子孙后代。刘畴西孙媳刘晓玲说她有三个女儿,她时常教育她们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要努力读书,报效国家,才能不辜负流血流汗的祖先,不愧为烈士的后代。

来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佳慧 姚龙

编辑:曾文英

阅读下一篇

返回望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