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华网】望城消防官兵:36年不懈传承“雷锋精神”

来源:新华网 作者:谢樱 陈文广 编辑:姚泽子 2014-08-28 11:04:50
—分享—

  在雷锋家乡的土地上,有一支特殊的消防部队,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36年来,一代又一代军人走进这个军营,自觉接过雷锋手中的钢枪,将雷锋精神的温暖与光明播撒到雷锋故乡的每一寸土地。

  “雷锋兵”出警为民 舍生忘死化解危难

  救群众于危难之中,是望城消防官兵最为平常的事。

  消防战士汤达路来自四川绵竹,在“5·12”汶川地震发生时,他的家中受灾严重,但他忍着家园破损失去亲人的悲痛,在北川灾区和战友们一次次冲进危房,刨开废墟。

  蒋爱兵,一等功臣,先后投身“11·3”衡阳大火灾坍塌事故等,扑救火灾2127次,参加98抗洪、汶川地震等抢险救援812次,救助被困群众187人,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尖兵等40多项荣誉。

  陈国军,在扑救1997年长沙燕山大火中,4根手指肌腱被货场坠落的玻璃全部切断,仍坚持抢救多名被困群众,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右手落下终生残疾。如今,行一个标准的军礼,已成了他难以实现的奢望。

  ……

  “望城119出警快,非常感谢119干警!”多年来,全区消防执法工作一直保持零投诉,辖区火灾形势持续平稳。望城消防大队在当地民意调查中,一直是满意度最高的队伍。望城消防大队建队以来,官兵灭火救援出动6700多次,营救被困群众850人,挽救财产价值10亿多元。

  “雷锋兵”奉献为民 不遗余力长期帮扶

  望城消防大队36年的队史,也是一部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关爱群众的爱心史。

  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官兵早晨出操经过居民区时不喊口号;晚上12点以后出警,在不影响速度的前提下不拉警笛;扑救家庭火灾时尽量少用水,以减少水对财物的损失……望城消防大队这些“爱民规定”虽微小,却让百姓感到“服务的温馨”。

  考进湘潭大学的贺芳家住望城区含浦镇,一家五口全靠父亲一人在外打零工生活。望城消防官兵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她纳入“大手牵小手”助学帮扶对象,帮助她顺利考上大学。刘芳杰、卞栋磊、周游……多名学生成为官兵们的助学帮扶对象。

  聋哑儿童是大队官兵爱心帮扶的重点。2008年,战士王金银与胡婷结成帮扶对子。王金银走后,作为战友的田原野主动接过接力棒,田原野退役,张定轩接过接力棒……“爱心接力赛”在大队里不断传承。

  “放低姿态、诚信于民、服务于民”,这是望城消防大队官兵在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中的定位和目标。望城区某酒店负责人说起望城消防大队,连夸他们服务周到:“消防官兵主动上门为酒店员工提供消防知识培训,定期到酒店检查,至今该酒店没有发生过火灾。”

  此外,望城消防大队还深入乡镇农村,依托全区40多家农村书屋,建设消防志愿者服务站,配发消防宣传资料和灭火器材,把消防安全知识送进乡村的每户家庭,大大提高了农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控能力。

  据统计,建队以来,大队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1.1万余次,大队官兵爱心捐款近百万元,资助帮扶贫困学子44人,帮扶驻地困难家庭22户,为群众做好事6000余件。多年来,大队先后荣获各种奖励、荣誉称号达240余项。

  “雷锋兵”传承精神 36年坚持不懈

  “在大队里,学雷锋并不只是喊喊口号,而是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桌椅坏了有人主动去修,墙漆掉了总会有人去补。不管是谁发起爱心活动,都会得到大家的响应。”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吴宏武说。

  36年来,队里的战士迎来送往,不变的是坚持不懈的雷锋精神。多年来,大队坚持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引导官兵学雷锋事迹、走雷锋道路、创雷锋业绩,在浓厚的学雷锋氛围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大力提升官兵弘扬雷锋精神的意识。

  新战士进营门,上的第一堂课是雷锋的先进事迹,第一个参观地点是雷锋纪念馆,学唱的第一首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而老兵退伍,最后一次参观的依然还是雷锋纪念馆。“这已经固化成了一种仪式,雷锋精神始终伴随着我们。”吴宏武说。

  在任的战士做好事毋庸置疑,离开的战士无论身在何方仍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雷锋精神。望城消防大队建队人之一的王维,离开队伍后自主创业,起初公司每年亏损,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坚决建议公司向灾区奉献爱心8万元。他还制定“献血员工享受工资补贴和一天假期”政策,鼓励员工无偿献血。“因为我是雷锋兵。”王维说。

  记者了解到,仅部队知晓的,就有40余名转业、复员官兵回到地方仍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其中6人被所在单位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望城消防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还带动社会志愿者2万名,成立8支雷锋班爱心分队,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学雷锋”热潮。

  说起望城消防大队,雷锋的生前战友乔安山感触良多:“这群消防官兵个个都是活雷锋。最重要的是,战士从这里走出去以后,无论到哪里,都能带动一大片。”

来源:新华网

作者:谢樱 陈文广

编辑:姚泽子

阅读下一篇

返回望城新闻网首页